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生早熟禾繁种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种子收获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野生早熟禾的种子繁育和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Production of Wild Poa prat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249-2022《野生早熟禾繁种技术规程》是西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野生早熟禾种子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要求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野生早熟禾品种。这意味着在种植前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所选品种能够在此环境中良好生长并保持其优良特性。
2. 播种时间与方法:规定了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春季或秋季,具体视当地气候而定。播种时需采用条播方式,行距控制在20至30厘米之间,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这样做可以保证种子均匀分布且有足够的空间发芽成长。
3. 田间管理:包括定期除草、适量灌溉以及合理施肥等内容。特别是在幼苗期要加强水分供给,促进根系发育;进入成熟阶段后则应减少灌水量以利于种子积累养分。同时,还应注意防治病虫害,采取物理、生物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控。
4. 收获与贮藏:当大部分植株穗部变黄时即可开始收割。收获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干燥,并存放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潮湿导致发霉变质。长期储存还需注意密封防潮处理。
5. 质量检测:明确了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指标的具体要求,并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这些数据对于评价种子质量和指导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上述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高野生早熟禾种子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生态保护及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