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裹包青贮饲料调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紫花苜蓿裹包青贮饲料的调制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and Preparation of Wrapped Silage Feed of Purple Clover (Medicago sativ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370-2022《紫花苜蓿裹包青贮饲料调制加工技术规程》是一项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地方标准,为紫花苜蓿裹包青贮饲料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原料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用于制作裹包青贮饲料的紫花苜蓿应选择在开花初期至盛花期之间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的紫花苜蓿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水分含量适中,有利于后续青贮发酵过程。同时强调了收割时留茬高度不得低于5厘米,以保证植株再生能力。
二、切碎与装填
在切碎环节,要求将紫花苜蓿切成3-5厘米长度的小段,这样可以增加表面积,促进乳酸菌快速繁殖并形成良好的厌氧环境。关于装填密度,规定每立方米青贮料的重量应在600-700千克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青贮效果。此外,在装填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空气残留,确保密封良好。
三、裹包材料选择及包装方式
标准建议使用厚度不低于12微米的聚乙烯薄膜作为裹包材料,并且采用双层或多层叠加的方式进行包裹。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隔绝氧气,防止腐败菌生长,还能延长产品的保存期限。对于小型裹包机来说,单个青贮包的质量一般控制在30-50公斤范围内较为适宜。
四、发酵管理与质量评定
青贮完成后需要经过至少40天以上的厌氧发酵期才能开包使用。在此期间应定期检查包体是否有破损漏气现象发生。最终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包括pH值(通常维持在4.2以下)、氨态氮含量以及感官特征等方面。合格的产品应该具有酸香味、无霉变异味且颜色呈黄绿色或金黄色。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紫花苜蓿裹包青贮饲料调制加工技术规程》从原料选取到成品检验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旨在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产品质量,从而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