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单环刺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563-2022单环刺螠增养殖技术规程》是一项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单环刺螠的增养殖过程,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
标准指出,单环刺螠养殖场地的选择应考虑潮间带环境条件,要求土壤为泥质或泥沙质,pH值在7.5至8.5之间,盐度范围为20‰至30‰。此外,水源需清洁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养殖池塘的设计应合理规划进排水系统,确保水流畅通,避免死水区形成。
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质量直接影响养殖效果。标准强调,选择健康、活力强、规格整齐的苗种至关重要。具体来说,苗种体长应在1厘米以上,无病害迹象,且每千克苗种数量不超过5000尾。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模式而定,一般建议每平方米放养1000至1500尾幼苗。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温度、盐度等,并及时调整。标准建议每周检测一次水质,保持溶解氧浓度不低于5mg/L。同时,要定期清理养殖池底部沉积物,防止因有机物积累导致水质恶化。另外,还需注意预防疾病发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隔离病害区域并治疗。
投饵与收获
投喂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初期可使用藻类作为主要饵料,随着个体增大逐渐增加贝类碎屑的比例。当单环刺螠达到商品规格(通常指体重达到30克左右)时即可收获,收获季节一般选在秋季。
以上内容基于《DB21/T 3563-2022单环刺螠增养殖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单环刺螠的养殖效益。希望这些信息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