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评估工作,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
Title: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Atmospheric Polluti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规范》(DB41/T 2228-2022)是河南省针对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术语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提出了“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概念,即影响污染物扩散、输送和沉降的气象因素的综合表现。这一定义为后续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标准还界定了“静稳天气”、“逆温层”等专业术语,有助于统一认识并指导实际操作。
其次在评估方法上,标准强调应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包括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以及卫星遥感资料等。特别指出要重点关注风速、风向、温度层结等关键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例如当平均风速低于2米/秒且混合层高度低于300米时,就可能形成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稳状态。
再者关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标准提出了涵盖水平扩散能力、垂直扩散能力及湿清除能力三大类共十多项具体指标。其中水平扩散能力主要通过主导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来衡量;垂直扩散能力则需要考虑不同高度上的气温梯度情况;而湿清除能力则与降水强度密切相关。这些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特点。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评估报告编制的要求。要求报告中必须包含详细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过程、所使用的评估模型介绍及其适用范围说明等内容。并且对于可能出现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可能引发的重污染事件要有相应的预警建议。
最后在实施保障措施方面,标准提出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开展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以不断完善现有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该标准的有效落实同时也为未来修订和完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规范》(DB41/T 2228-2022)通过对术语定义、评估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以及报告编制等多个方面的明确规定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