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自动化监测的技术要求、系统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成果提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及运营期间的自动化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Automated Monitor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SHJX 069-20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标准》中新增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坑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这一内容在旧版标准中并未有明确规定,而在新版中被单独列为一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项新规定的具体内容。根据《TSHJX 069-2024》,基坑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确定监测目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设计数据采集频率以及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其中,监测目标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施工进度和周边环境敏感点等因素;传感器的选择则需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如倾斜仪适用于监测墙体倾斜,而裂缝计适合用于观测结构裂缝宽度变化等;数据采集频率的设置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常情况下,高风险区域的数据采集间隔不应超过30分钟;最后,数据分析模型的构建是确保监测系统有效运行的核心环节,它能够帮助工程师快速识别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接下来,让我们具体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定。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项目为例,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首先明确了监测的目标为保护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以及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接着,他们选择了激光位移计和智能型土压力盒作为主要监测设备,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每小时一次的数据采集计划。同时,为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团队还开发了一套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可以自动完成数据预处理、趋势分析及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人为误差带来的风险。
此外,《TSHJX 069-2024》还特别强调了监测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要求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校准,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监测中断。另外,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地震等),还需增加额外的巡查频次,以便第一时间掌握现场状况。
总之,《TSHJX 069-2024》关于基坑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规定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通过对上述要点的理解与实践,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的安全管理水平,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