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绒山羊育种和生产档案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档案内容、记录方法及档案保存。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绒山羊育种和生产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Record Management of Cashmere Goa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507—2022《绒山羊育种和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绒山羊的育种与生产档案管理工作。这项标准对提升绒山羊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条文解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绒山羊育种和生产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记录内容、档案建立、保存及利用等内容。
【解读】此条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涵盖了从育种到生产的全过程,强调了档案管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性。
2. 基本要求: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解读】建立健全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责任人制度可以避免因人员流动导致的信息断层或丢失,保证信息链条的连续性。
3. 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个体基本信息(如品种、出生日期等)、生长发育情况、繁殖记录、疾病防治情况、饲料使用情况等。
【解读】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记录,有助于全面了解每只羊的成长历程,为后续选种、配种提供科学依据。
4. 档案建立:档案应按照统一格式进行整理归档,并定期更新补充新数据。
【解读】统一格式便于管理和查询,而定期更新则能反映最新的实际情况,保持档案的生命力。
5. 保存期限:一般档案保存期不少于五年,重要档案长期保存。
【解读】设定保存期限既满足了日常管理需求,也考虑到了历史数据可能带来的潜在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事件或者重大决策而言,长期保存显得尤为重要。
6. 利用方式: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解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数字化工具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资源,还能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促进跨区域合作交流。同时也要注意信息安全问题,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该标准的核心框架,对于推动当地绒山羊产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