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壤区雷竹笋用林覆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技术、覆盖材料与方法、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红壤区雷竹笋用林的培育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vered Cultivation of Lei Bamboo Shoot Forest in Red Soil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567-2021红壤区雷竹笋用林覆盖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红壤地区雷竹笋用林覆盖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雷竹笋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覆盖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标准明确指出,覆盖材料应选用稻草、稻壳或砻糠等有机物质。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养分,还能有效保持土壤湿度与温度。具体操作时,要求覆盖厚度保持在15至20厘米之间,并且要确保覆盖均匀,以促进雷竹笋健康生长。
其次,在施肥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基肥的重要性。建议在覆盖前施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每亩用量约为2000到3000公斤。同时,在覆盖后根据实际情况追施适量氮肥,但需注意避免过量,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再者,关于水分管理,标准提出了“干湿交替”的原则。即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保证土壤湿润;而在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积水导致根系缺氧。此外,还特别提到在雷竹笋出土初期要适当减少灌溉频率,待笋体长至一定高度后再恢复正常供水。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上,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与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例如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捕捉成虫等措施。对于病害,则推荐使用波尔多液或其他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预防性喷洒。
以上是对《DB36T 1567-2021红壤区雷竹笋用林覆盖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红壤区雷竹笋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