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心杉第三代育种群体营建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红心杉第三代育种群体的营建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Breeding Population of Red Heart Ceda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557-2021《红心杉第三代育种群体营建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红心杉第三代育种群体营建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 种源选择
该条文指出,种源的选择应基于红心杉的地理分布和遗传特性。具体要求包括:种源必须来自原产地适应性良好的区域,且种源数量不得少于10个。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育种群体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5.2 采种母树选择
根据本标准的要求,采种母树应具备优良的生长表现,如树干通直、冠形良好、无病虫害等。同时,母树年龄应在15至40年之间,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遗传稳定性。这些条件有助于提高育种材料的品质,为后续培育提供可靠的基础。
5.3 育苗地准备
育苗地的选择需考虑土壤肥力、排水状况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标准建议采用深耕细作的方式处理苗床,并施加适量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此外,还应采取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比如设置防虫网或定期喷洒生物农药。
5.4 栽植密度
关于栽植密度,标准推荐每公顷种植3300至4400株苗木。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苗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促进苗木健康生长以及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以上是对DB36/T 1557-2021中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