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常见作物寄生线虫形态学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步骤、鉴定依据及结果报告。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常见作物寄生线虫的形态学鉴定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Common Parasitic Nematode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Crop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527-2021《常见作物寄生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多种常见作物寄生线虫的形态学鉴定方法。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样品采集与处理
该部分强调了样品采集的时间、地点以及数量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并要求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避免线虫死亡或形态发生变化。
5.1 显微镜观察前准备
在显微镜观察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固定和染色处理。例如,使用甘油醋酸溶液作为固定剂,并采用乳酸酚棉蓝染色法来增强线虫结构的可见度。
6.1 线虫头部特征描述
此条文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线虫头部的口针长度、食道类型等特征来进行种类鉴别。比如,根结线虫通常具有短而粗壮的口针和独特的滑刃式食道。
7.1 雌雄线虫的区别
对于一些雌雄异形的线虫种类,如茎线虫属成员,其雌虫往往呈现为膨大的梨形或纺锤形,而雄虫则保持细长且尾端尖锐的特点。
8.1 幼虫阶段识别
幼虫阶段是线虫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期间,幼虫的大小、形状及移动方式均可作为鉴定依据。例如,第二龄幼虫是许多寄生线虫侵入植物组织的关键时期。
9.1 特殊结构的检测
某些特定的线虫可能拥有特殊的附属器官或者身体表面结构,这些特征也是鉴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如环斑线虫在其体表具有明显的环纹。
以上内容仅是对标准中部分内容的简单概述,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该标准为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准确鉴定寄生线虫种类,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