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害种类、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borne Diseases in Solanaceous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506-2021《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茄果类蔬菜生产中土传病害的发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入手,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预防措施部分,标准强调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建议茄果类蔬菜与非茄科作物至少间隔两年以上轮作,特别是豆科植物和禾本科作物。这一做法能够有效打破病原菌的生存周期,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同时,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避免在病害高发季节种植同一种茄果类蔬菜,也是预防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
其次,关于土壤消毒处理,标准推荐使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高温闷棚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通过密闭温室提高温度来杀灭病原菌。化学药剂如石灰氮等虽然效果显著,但需严格按照规定浓度施用,并注意安全间隔期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而利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木霉菌等进行生物防治,则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环保型土壤改良方式。
再者,在田间管理环节,标准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包括保持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导致根部缺氧;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原菌滋生场所;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植株抗性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还能提升蔬菜品质。
最后,对于病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定期开展田间调查,掌握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区域间协作交流;一旦发现疫情苗头,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措施,防止扩散蔓延。此外,还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茄果类蔬菜生长环境和病虫害状况的实时监控。
总之,《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预防到治理再到后期管理的全过程。遵循该标准不仅能有效遏制土传病害的危害,而且符合当前农业绿色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