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策略、监测与预警、绿色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玉米种植中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all Armyworm in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6/T 1504-2021)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田间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术语
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为江西省内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活动。术语部分定义了“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等概念,强调绿色防控是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防控原则
防控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特别强调优先使用天敌昆虫、性诱剂等环境友好型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农业防治
要求合理布局作物结构,避免连作;选用抗虫品种;适时播种,避开害虫高发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改善田间生态环境。例如,在春玉米种植时可适当推迟播种时间以避开秋季草地贪夜蛾迁飞高峰期。
物理防治
提倡安装杀虫灯、设置黄板或蓝板诱杀害虫成虫。具体操作上建议每公顷安装频振式杀虫灯30-50台,并定期清理捕获物;黄板或蓝板则根据田块大小布置适量数量,通常每亩放置20-30张即可有效诱集部分害虫。
生物防治
鼓励释放赤眼蜂、瓢虫等天敌昆虫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对于幼苗期受害较轻的情况,可以采用Bt制剂(苏云金芽孢杆菌)喷雾处理,既能达到良好防效又不会对非靶标生物造成危害。
化学防治
当田间虫口密度超过经济阈值时才考虑使用化学药剂。推荐使用的药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氟铃脲等高效低毒产品。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傍晚前后,且要确保均匀周到地覆盖植株各部位。此外,还应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利用高空测报灯、性诱捕器等设备持续监控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统防统治服务。
培训指导
各级农业部门需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自我防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注重收集整理实践经验,不断完善优化防控方案。
总之,《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确保既能够有效遏制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又能保护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