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热敏灸技术的操作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开展热敏灸技术服务。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DB36/T 1480-2021)是一部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热敏灸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中明确指出热敏灸是基于传统艾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灸疗方法,其特点是通过特定的手法使灸感向远处传导,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术语部分还定义了“热敏点”为施灸部位出现的异常感觉区域,如酸、麻、胀、重等。
2. 设备与材料
- 使用无烟艾条作为主要材料,确保安全性和环保性。
- 艾条的质量要求包括燃烧均匀、无异味、无杂质等,以保证灸疗的效果。
3. 操作步骤
- 患者准备:患者应保持舒适体位,避免受凉。
- 穴位定位:准确找到热敏点是关键,可以借助解剖学知识或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导。
- 灸疗过程: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热敏点,保持一定距离(通常为2-5厘米),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位置和时间。
- 灸后护理:灸疗结束后,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洗澡。
4. 注意事项
-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热敏灸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在使用热敏灸时需特别谨慎,并遵循医嘱。
- 观察患者在灸疗过程中的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5. 疗效评估
- 效果评价应结合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检查结果,如症状改善程度、生命体征变化等。
- 鼓励记录每次灸疗的数据,以便总结经验,优化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是对DB36/T 1480-2021标准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理解和应用热敏灸技术,提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