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油二熟制油菜防渍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田块选择与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稻油二熟制种植模式下油菜防渍害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peseed Drainage Control under Rice-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油二熟制油菜防渍害生产技术规程》(DB3415/T 22-2021)是一项针对稻油轮作区油菜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油菜生产实际出发,系统规范了油菜防渍害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为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选取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长江中下游稻油二熟制区域的油菜种植。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理范围,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气候湿润、降水量大,是稻油轮作的主要分布区。同时,标准针对稻油轮作模式下的油菜种植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要求。
油菜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抗逆性强、耐湿性好的油菜品种。具体来说,应选择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根系发达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例如,可选用“华油杂62”或“浙油50”等品种。这些品种不仅适应性强,还能有效抵御渍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土壤水分管理
土壤水分管理是防止油菜渍害的关键环节。标准提出,要通过开挖排水沟、设置田间排水系统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在油菜生长前期,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60%-70%之间;进入开花期后,应适当降低至50%-60%,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此外,在雨季来临前要及时疏通沟渠,确保排水畅通。
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对于提高油菜抗渍能力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追肥时应根据油菜长势灵活调整,苗期注重氮肥施用,促进植株健壮生长;蕾薹期增加磷钾肥比例,增强抗逆性。同时,提倡使用缓释肥料,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针对油菜常见病害如菌核病、霜霉病等,应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可通过深耕晒垡、诱杀成虫等措施加以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药剂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用药造成环境污染。
收获与储藏
油菜收获时机直接影响籽粒质量和经济效益。标准指出,当主轴上角果呈黄绿色、下部角果种子已成熟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脱粒,并将籽粒水分控制在8%-9%以下再入库储存。储藏期间要注意通风干燥,防止霉变。
总之,《稻油二熟制油菜防渍害生产技术规程》(DB3415/T 22-2021)从品种选择到收获储藏各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稻油轮作区油菜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