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杉木育苗轻基质制备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备工艺、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杉木育苗轻基质的生产与使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paration of Lightweight Substrate for Chinese Fir Nurs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杉木育苗轻基质制备技术规程(DB45/T 2383-202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杉木育苗轻基质制备的技术规范。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在原材料选择上,规程要求使用松树皮、锯末等木质材料作为主要原料。这些材料需经过破碎处理,粒径控制在1cm以下。同时规定了原料的含水率应在40%-60%之间,这有利于后续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发酵环节,规程指出应采用好氧发酵工艺,堆体高度控制在1.2-1.5m。发酵温度要达到55℃以上并持续7天以上,以充分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发酵过程中要定期翻堆,保持通风良好。
对于基质配比,规程推荐松树皮与锯末按体积比2:1混合,加入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基质的容重应在0.25-0.35g/cm³之间,总孔隙度不低于60%,其中通气孔隙占总孔隙度的40%左右。
在质量检测方面,规程要求对成品基质进行物理化学性质测定。包括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合格的基质pH值应在5.5-6.5之间,电导率不超过2ms/cm。
最后在包装贮运环节,规程强调基质应采用防潮包装,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剧烈颠簸,防止基质破损影响使用效果。
这些关键条文为杉木育苗轻基质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