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氨的便携式紫外吸收法的测定方法,包括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便携式紫外吸收法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氨的浓度进行测定。
Title:Fixed Pollution Source Exhaust Gas - Ammonia Determination - Portable Ultraviolet Absorp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467-2021《固定污染源废气 氨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是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氨的测定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氨的测定。这意味着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组织排放还是未经过集中处理的无组织排放,都可以使用此方法进行检测。
2. 原理:采用便携式紫外吸收仪器,在特定波长下测量废气样品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来确定氨的浓度。这种方法基于氨分子在紫外区特有的吸收特性,通过定量分析吸收光谱来计算氨的含量。
3. 仪器要求:
- 仪器应具备自动校准功能,并且能够实时显示测量结果。
- 必须配备采样探头、过滤装置以及气体传输管线等组件以确保样品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的准确性。
- 对于光源、检测器等关键部件也有明确的技术指标要求,如光源需稳定可靠,检测器灵敏度高等。
4. 样品采集:
- 样品采集点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通常位于排气筒出口处或距离地面高度不低于3米的位置。
- 采样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同时注意保持采样流量恒定。
- 在采样前应对仪器进行零点校准,并记录环境温度、压力等参数以便后续数据修正。
5. 数据分析与处理:
- 测得的数据需要经过公式转换才能得到最终的氨浓度值。公式中包含了仪器测得的吸光度、样品体积流量、采样时间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 结果报告时应注明使用的标准号、检测日期、采样位置等信息,并给出不确定度评估。
6. 质量保证与控制:
- 定期使用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核查,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 每次采样前后均需进行空白试验,用以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污染或泄漏现象。
-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是DB13/T 5467-2021标准中几个关键部分的内容解析,希望对你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