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黄瓜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及其识别、生物防控技术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设施黄瓜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Greenhouse Cucum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463-2021设施黄瓜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规程》是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旨在规范设施黄瓜生产中病虫害的生物防控技术。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黄瓜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等内容。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设施黄瓜病虫害的生物防控。
二、术语和定义
1.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
2. 生态调控:通过调整种植环境来改变病虫害发生条件的技术措施。
三、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建议与非葫芦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障碍。
2. 健康种苗培育: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采用温汤浸种等方法,确保种苗健壮无病。
3.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磷钾肥,避免过量氮肥导致植株徒长。
四、物理防治
1. 温度调控:在黄瓜定植前,棚室密闭7-10天,棚内温度达到50℃以上持续2小时,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
2. 黄板诱杀: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捕蚜虫等趋黄性害虫。
五、生物防治
1. 天敌释放:在黄瓜移栽后7-10天开始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每株释放1-2头。
2. 微生物制剂使用:发病初期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间隔7-10天一次,连续使用2-3次,用于防治霜霉病。
六、生态调控
1. 覆盖地膜:铺设黑色地膜,减少杂草滋生,降低湿度,抑制土传病害。
2. 通风降湿:合理控制棚室内湿度,避免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
七、注意事项
1. 生物农药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不得随意加大剂量。
2. 不同生物防治措施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隔期,避免相互影响效果。
3. 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的核心部分,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程,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黄瓜品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