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农食产品大米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优质农食产品大米的生产、加工、流通及评价。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High-quality Agri-food Products -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优质农食产品评价规范 大米》这个标准里的一条重要变化——关于“垩白度”的要求。
在旧版标准中,垩白度的要求相对笼统,仅提出垩白度应低于一定数值。而在新版标准TCGAPA 033-2024中,对垩白度有了更细致的规定:垩白度不仅要看整体数值,还要关注垩白面积占比以及垩白点数密度。
那么这条新规定具体怎么应用呢?首先,垩白度是衡量大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大米胚乳中不透明部分的比例。垩白度过高会直接影响大米的光泽度和商品价值。新版标准强调不仅要控制垩白度的整体水平,还需要结合垩白面积和垩白点数来全面评估大米质量。
实际操作时,企业可以采用专业的检测仪器来测量垩白度、垩白面积和垩白点数。比如,在筛选原料时,通过这些数据就能初步判断大米的品质等级。对于加工环节,则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工艺参数,比如优化碾磨压力和时间,以降低垩白度,提升成品米的外观品质。
总之,新版标准更加注重大米品质的细节把控,特别是垩白度的综合考量,这为企业提供了更科学的质量管理依据。希望这一解读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