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绵羊羔羊哺乳期舍饲批次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设施设备、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及档案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绵羊羔羊哺乳期舍饲的批次化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tch Production of Lamb Rearing during Suckling Period under Sheltered F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464-2021《批次化生产绵羊羔羊哺乳期舍饲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绵羊羔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从羔羊出生到断奶期间的饲养管理要求,旨在提高羔羊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以下是对部分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羔羊出生后的护理
标准指出,在羔羊出生后应立即清理口鼻处的黏液,确保呼吸通畅。母羊舔舐有助于刺激羔羊的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因此鼓励母羊自然舔舐新生羔羊。如果母羊拒绝或无力舔舐,则需要人工帮助完成清洁工作。
2. 初乳喂养
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其他营养成分,对增强羔羊免疫力至关重要。根据标准,羔羊应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吃到初乳,首次喂量为体重的10%-15%,之后每间隔2小时喂一次,直至每日总喂量达到体重的20%左右。同时强调初乳温度应保持在38℃-40℃之间,以避免因过冷或过热导致羔羊不适甚至死亡。
3. 舍饲环境控制
适宜的生活环境对于羔羊健康成长同样重要。标准要求舍内温度维持在10℃以上,湿度控制在60%-70%范围内,并保持空气流通但无直吹风。此外还需定期清扫圈舍,更换垫草,防止细菌滋生。冬季可适当增加保温措施如铺设稻草或使用加热设备来保证羔羊不受寒冷侵袭。
4. 补料添加时间与方法
当羔羊达到一定日龄(通常为出生后10天左右),即可开始尝试添加固体饲料作为补充。最初可以将磨碎的小麦麸皮、玉米粉等混合物撒于母羊食槽旁供其自由采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过渡到专用羔羊颗粒料,并逐步减少母乳依赖直至完全断奶。整个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羔羊食欲变化及排泄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比例。
5. 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
定期检查羔羊身体状况,包括体重增长趋势、毛发光泽度以及精神状态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隔离治疗。预防性用药方面,建议按照兽医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同时加强日常消毒工作,比如对饮水器皿、喂养工具等进行清洗灭菌处理。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能够有效促进批次化生产的绵羊羔羊健康茁壮成长,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