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要作物病原大丽轮枝菌致病力评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本文件适用于农业领域中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的研究与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thogenicity Evaluation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in Important Crop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458-2021《重要作物病原大丽轮枝菌致病力评价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大丽轮枝菌致病力评价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规程明确界定了“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等核心概念。例如,“致病力”被定义为大丽轮枝菌侵染植物后引起病害的程度,包括发病的严重性、范围及持续时间。这一定义为后续评价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样品采集与处理
规程要求从不同地理区域采集代表性样品,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样品需保持新鲜并在特定条件下保存,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操作步骤如清洗、分装等都有明确规定,目的是减少外界因素对样品的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部分强调了对照组的重要性,规定至少设置两个对照组:阳性对照(已知高致病力菌株)和阴性对照(无致病力菌株)。同时,建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来安排试验,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环境变量带来的干扰。
致病力测定方法
规程推荐了几种常用的致病力测定方法,包括温室盆栽试验法、田间试验法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法。每种方法都有详细的实施指南,比如温室盆栽试验需要选择适合的大丽轮枝菌分离物接种到健康植株上,然后定期记录病情发展情况。
数据分析与结果表达
数据分析时应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或回归分析,以确定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通常以平均值±标准误的形式表示,并配以图表辅助说明。此外,还应考虑季节变化等因素可能对数据造成的影响。
安全措施
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有害微生物,规程特别强调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实验废弃物需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重要作物病原大丽轮枝菌致病力评价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还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对于提高研究质量和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