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枸杞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枸杞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检测。
Title:Determination of prochloraz residue in wolfberry by gas chromatography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标准的更新往往意味着技术的进步与监管要求的提升。TNAIA 0366-2025《枸杞中咪鲜胺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相较于旧版(如TNAIA 0366-2018),在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检测限等方面进行了多项调整。本文将以“样品前处理方式的改进”为切入点,深入解读新老版本标准的差异及其对实际检测工作的影响。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常用于防治果蔬上的真菌病害,但其在食品中的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准确测定枸杞中咪鲜胺的残留量具有重要意义。新标准在样品前处理环节引入了更为科学和高效的提取与净化方法,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旧版标准中,样品前处理主要采用乙腈提取后直接进行浓缩,再通过固相萃取柱(SPE)进行净化。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在面对复杂基质(如枸杞中丰富的糖类、色素等干扰物质)时,容易出现杂质干扰,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乙腈的使用也增加了实验人员接触有机溶剂的风险。
相比之下,TNAIA 0366-2025在样品前处理方面做了重要优化。新版标准推荐使用乙腈-水混合液进行提取,并结合分散固相萃取(d-SPE)技术进行净化。这一改进不仅提高了提取效率,还有效去除了部分干扰物质,减少了后续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基质效应。同时,d-SPE操作简便、耗材成本低,更适合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在方法验证方面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例如,新增了回收率和精密度的控制指标,并规定了不同浓度水平下的检测限和定量限。这些变化反映了标准制定者对检测结果可靠性的高度重视,也为检测机构提供了更明确的技术指引。
总体来看,TNAIA 0366-2025在样品前处理方面的改进,是该标准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也为枸杞中咪鲜胺残留量的监控提供了更加科学、实用的技术支持。对于从事相关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而言,理解并掌握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质量,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安全监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