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蛋白大豆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高蛋白大豆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Protein Soybe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2T 060-2022《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高蛋白大豆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中明确规定,应选用经过审定的高蛋白大豆品种。这些品种需具备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并且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40%。这主要是因为高蛋白大豆对品质要求较高,只有达到这一标准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播种时间与密度
建议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期间播种,此时气温稳定在10℃以上即可开始。每公顷播种量应在75公斤左右,行距控制在60厘米,株距保持在15厘米。这样的安排可以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也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三、施肥管理
施基肥时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具体来说,每公顷可施用腐熟农家肥30吨,尿素75公斤,过磷酸钙150公斤,氯化钾75公斤。追肥则应在开花期进行,每公顷追施尿素150公斤。这样做既能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作物生长,又能避免肥料浪费。
四、病虫害防治
对于常见的大豆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可以采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或印楝素来进行防治。而针对锈病等真菌性疾病,则推荐使用三唑酮类药剂喷洒处理。此外还应注意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扩散。
五、收获时机
当植株叶片大部分脱落,豆荚颜色变黄且容易摇落时即为最佳收获时期。此时的大豆不仅质量较好,而且水分含量也适中便于后续加工储存。切勿拖延收获时间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六、后期处理
收获后的大豆需要及时晾晒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3%,然后入库保存。库房内温度最好维持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并保持其优良品质。
以上就是DB2312T 060-2022中一些重要的技术要点解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高蛋白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