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基本原则、核查内容、核查方法、信息管理及争议处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开展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
Title:Work Specifications for Verification of Family Economic Status in Social Assist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195-2021《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规范》是重庆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的核查工作,确保公平、公正地实施社会救助。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项目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涵盖了主要的社会救助项目,为各项目的核查提供了统一的操作依据。
二、术语和定义
1. 家庭经济状况: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和财产状况。
2. 可支配收入: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实际收入。
3. 财产状况: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房产、车辆等。
三、核查内容
1. 收入情况: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
2. 财产状况:包括动产(如车辆、船舶、大型农机具)和不动产(如房屋、土地)。
3. 支出情况:包括基本生活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等。
四、核查方法
1. 信息核对:通过与公安、民政、人社、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比对,获取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数据。
2. 实地调查:对申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其实际生活状况。
3. 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必要时可邀请专业机构协助核查。
五、核查程序
1. 申请受理:申请人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
2. 材料审核: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3. 核查实施: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核查工作。
4. 结果告知:将核查结果及时通知申请人,并接受申诉。
5. 救助决定:根据核查结果作出是否给予救助的决定。
六、档案管理
1. 建立核查档案:包括申请表、核查报告、相关证明材料等。
2. 档案保存期限:一般不少于5年。
3. 档案保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查阅或泄露档案内容。
七、监督管理
1. 建立监督机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核查工作的开展。
2. 定期检查:定期对核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处理违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处理。
以上是该标准中的一些关键条文及其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