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苏气候品质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紫苏种植过程中气候条件对品质影响的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imate Quality Evaluation of Peril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197-2021《紫苏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规范》是重庆市地方标准,于2021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紫苏气候品质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为紫苏种植的气候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标准中明确指出,紫苏气候品质评价应综合考虑温度、光照、降水等气象要素对紫苏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温度方面,紫苏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至30℃之间,最适温度为20℃至28℃。当气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紫苏的生长速度会显著减慢,并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关于光照条件,紫苏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光合作用。标准建议,在紫苏的整个生长期中,日照时数不应少于6小时/天。如果日照不足,可以通过人工补光的方式加以弥补。
降水也是影响紫苏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标准的要求,紫苏在整个生长期内需水量约为400毫米至600毫米。降雨量过低会导致土壤干旱,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过多的降雨则容易引发根部腐烂等问题。因此,在灌溉管理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空气质量对于紫苏品质的重要性。要求评价区域内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必须小于100,以确保紫苏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价值。
以上内容只是DB50/T 1197-2021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