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宜机收品种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判定规则。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宜机收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Title:Corn Suitable for Mechanical Harvesting - Evaluation Proced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163-2021玉米宜机收品种评价规程》是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发布的关于玉米宜机收品种评价的规范性文件。该规程旨在为玉米机械化收获提供科学、合理的品种筛选和评价依据,推动玉米种植业向高效化、现代化发展。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适宜机械收获的玉米品种的筛选与评价。这一规定明确了规程的地域性和适用对象,确保了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规程内容解析
# 一、术语和定义
1. 宜机收品种:指在田间作业过程中能够满足机械收获要求的玉米品种。
- 解读:此定义强调了品种需具备适应机械化操作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植株高度适中、穗位整齐、籽粒脱水快等特性。
2. 机械收获损失率:指在机械收获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籽粒损失量占总收获量的比例。
- 解读:该指标直接反映了品种对机械收获的适应程度,较低的损失率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二、评价指标体系
1. 农艺性状
- 株高:要求控制在2米以下,以减少机械收割时的碰撞损伤。
- 穗位高度:建议保持在80至120厘米之间,便于机械摘穗。
- 茎秆强度:需达到一定标准,避免倒伏影响收获质量。
- 叶片持绿性:后期叶片保持绿色时间较长有助于光合作用持续进行,提高产量。
2. 生物学特性
- 生育期:一般要求不超过130天,以便合理安排种植计划。
- 抗逆性:包括抗病虫害、耐旱涝等方面,增强品种稳定性。
- 籽粒品质:如容重、水分含量等直接影响到后续加工利用的价值。
3. 机械收获性能
- 收获损失率:应低于2%。
- 破碎率:不得超过4%。
- 清洁度:达到95%以上。
- 作业效率:每小时至少能完成10亩以上的作业面积。
# 三、评价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1. 在典型生态区设置试验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规程种植参试品种;
2. 收获季节使用标准化的联合收割机进行实地收获;
3. 对收获后的样品进行逐项指标测定,并记录相关数据;
4. 根据各项指标得分汇总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注意事项
-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宜机收品种推广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 种子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
- 农户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个人需求。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程,可以有效提升我市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