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全产业链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种子选择、种植管理、收获与储运、加工与销售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玉米的全产业链生产和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hole Industrial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3T 243—2021农产品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 玉米》是一项针对玉米全产业链管理的技术规范,旨在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标准化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种植环节
- 土壤质量要求:规定了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以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环境条件。
- 种子选择与处理:推荐使用经过认证的优质玉米种子,并强调在播种前应进行发芽试验,确保种子活力达到85%以上。
2. 田间管理
- 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春玉米每亩建议种植3500-4000株,夏玉米为4500-5500株。
- 施肥原则:提倡平衡施肥,氮磷钾比例通常为1:0.5:0.5,同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锌、硼等。
3. 病虫害防治
- 绿色防控: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例如释放赤眼蜂控制玉米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作为辅助手段。
- 药剂使用规范: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不得在收获前15天内施用任何化学农药。
4. 收获与储存
- 适时收获:当籽粒含水量降至20%-25%时即可开始机械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造成品质下降。
- 仓储条件:储藏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定期检查防止霉变。
5. 加工与包装
- 加工流程:加工过程中需保持车间清洁卫生,设备运行正常,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 包装标识:成品包装上必须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号及生产企业信息等内容。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3713T 243—2021》不仅涵盖了玉米生产的全过程,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对于提高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玉米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