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芸豆主要虫害绿色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芸豆生产中主要虫害的绿色防治。
Title: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ajor Bean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6T 152-2021《芸豆主要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大庆市发布的关于芸豆种植过程中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大庆地区芸豆种植中主要虫害的绿色防治工作,包括豆天蛾、蚜虫等常见害虫。该条款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地理区域和作物种类,为后续具体措施提供了前提条件。
2. 术语和定义
- 绿色防治:指采用生物、物理及生态调控手段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 综合防控:结合多种方法对虫害进行综合治理,达到最佳效果。
这些定义帮助从业者理解绿色防治的核心理念和技术框架。
3. 虫害监测
应定期开展田间调查,设置诱捕器监测虫口密度变化。例如,在豆天蛾高发期每公顷布设5个性诱剂诱捕器,记录每周诱捕数量并分析趋势。这一步骤强调了科学监测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农业防治
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以及清洁田园等措施。比如选择耐虫性强的品种如“辽芸一号”,同时避免连续多年种植芸豆,与玉米或谷子轮作可有效降低土壤中越冬虫源基数。这些农业管理措施能够从源头上减少虫害发生几率。
5. 生物防治
推荐释放赤眼蜂、瓢虫等天敌昆虫,并使用植物源杀虫剂如苦参碱乳油进行喷洒。特别是在蚜虫爆发初期,可每亩释放1万头丽蚜小蜂,利用其寄生作用控制蚜虫种群增长。这种方法既安全又环保,符合绿色农业发展方向。
6. 物理防治
设置防虫网阻隔外界害虫侵入,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在大棚栽培时覆盖40目防虫网,可以有效阻挡豆天蛾等大型害虫进入棚内危害植株。
7. 化学防治
当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可谨慎使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但需严格遵守间隔期规定。例如,当豆天蛾幼虫超过10头/株时,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稀释后均匀喷雾,但收获前至少停药15天以上。此条款提醒使用者注意用药安全性和合规性。
8. 环境友好型评估
每次防治作业结束后应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确保不会造成非靶标生物损害或污染水源。这一要求体现了绿色防治的核心价值——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通过以上关键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芸豆主要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为芸豆种植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虫害防控方案,旨在实现减药增效的同时维护农业生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