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牛的环境条件要求,包括设施、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牛的饲养、管理和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控制。
Title: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Experimental Cat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16T002—2021《实验动物环境条件 实验用牛》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实验用牛的饲养环境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下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环境温度与湿度
标准规定实验用牛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至25℃之间,相对湿度应在40%至70%范围内。这一要求是为了避免极端气候条件对牛只健康的影响,同时保证其生理状态稳定,从而不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换气次数与空气质量
换气次数需达到每小时8次以上,并且室内空气中氨浓度不得超过14mg/m³,硫化氢浓度不超过7mg/m³。这些指标有助于维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减少有害气体积累,保障牛只的呼吸系统健康。
噪声控制
噪声水平应控制在60分贝以下。过高的噪声不仅会增加牛只的压力反应,还可能影响其行为模式及生理参数,进而干扰实验进程。
光照周期
实行12小时光照与12小时黑暗交替的光照周期。适当的光照周期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物节律,促进牛只生长发育和繁殖。
圈舍面积
根据牛只体型大小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每头牛至少需要6平方米以上的地面面积。充足的空间可以减少因拥挤而产生的争斗现象,也有利于清洁卫生管理。
饲养密度
每群牛的数量不宜超过20头,以防止过度拥挤导致疾病传播风险上升。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助于维护群体内部秩序和谐,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清洁消毒
定期对圈舍内外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饮水槽、饲料槽等设施设备。通过有效实施清洁消毒措施,可显著降低病原微生物滋生几率,保护牛只免受感染威胁。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关键条款解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实验动物福利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