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的基地选择、播前准备、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加工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草地早熟禾种子的生产和加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Qinghai Poa pratensis S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672-2021《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及加工技术规程》是针对青海省特殊地理环境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地早熟禾种子的生产与加工流程,确保种子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种子生产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早熟禾品种。具体要求包括:
- 适应性:所选品种需能够适应青海地区的高寒气候和土壤条件。
- 抗逆性:具备较强的耐寒、耐旱能力,以减少病虫害的影响。
二、播种技术
在播种环节,标准提出了以下技术要点:
- 播种时间: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
- 播种方式:推荐采用机械播种,确保播种深度均匀,一般为1-2厘米。
- 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合适的播种量,通常每公顷播种量为25-30公斤。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环节:
- 施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化肥,追肥应在苗期和拔节期进行。
-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适时灌溉。
- 除草:定期清除杂草,避免与早熟禾争夺养分和水分。
四、收获与加工
关于收获和加工,标准有如下规定:
- 收获时机:当大部分种子成熟时即可开始收获,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 收获方法: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损失。
- 干燥处理:收获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或烘干,确保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低于12%)。
- 分级包装:种子需经过筛选、分级后进行密封包装,标注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高青海地区草地早熟禾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当地牧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