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高敏荧光免疫分析的操作步骤、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结果判定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的检测和评估。
Title:Highly Sensitive Fluorescent Immunoassay Operation Procedure for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Type O) Antibod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026-2021《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高敏荧光免疫分析操作规程》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口蹄疫病毒抗体检测提供了规范的操作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 标准适用于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的定量检测。这表明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动物群体对口蹄疫病毒O型的免疫状态,对于防控口蹄疫具有重要意义。
2. 试剂与材料
- 要求使用经验证的荧光标记抗体和抗原包被板。这些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选择符合要求的高质量试剂至关重要。
3. 样本采集与处理
- 样本应从健康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采集血清,并立即冷藏保存。样本处理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污染,确保样本代表性和稳定性。
4. 操作步骤
- 包括样本稀释、加样、孵育、洗涤及读数等环节。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和技术要求,如孵育温度通常设定在37℃±1℃,时间不少于45分钟。
- 特别强调了洗涤步骤的重要性,要求彻底清除未结合的物质以提高信噪比。
5. 结果计算与判定
- 结果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得出,单位为log2。根据阈值判断样品是否合格,一般情况下,抗体滴度≥3log2视为有效免疫。
- 此外,还规定了重复性试验的要求,即同一实验室条件下多次测试结果间的偏差应小于20%。
6. 质量控制
- 每批次实验均需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以监测整个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同时建议定期进行内部质控和外部比对,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以上内容为核心操作要点,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可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在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