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牛粪污有机肥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肉牛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料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from Cattle Man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肉牛粪污有机肥料生产技术规范》(DB15/T 2492—2021)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肉牛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的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规定了肉牛粪污有机肥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等内容。适用于以肉牛粪便为主要原料,经无害化处理后制成的商品有机肥料的生产。该标准强调了从源头到成品的全流程管理,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
二、原料要求
1. 原料来源:规定了原料应来源于健康养殖的肉牛场,且不得使用来自疫区或患病动物的粪便。
2. 污染物限量:明确了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等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含量,如铅(Pb)≤50mg/kg、镉(Cd)≤10mg/kg等,确保最终产品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3. 微生物指标:要求粪便中大肠菌群数≤103MPN/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三、生产工艺
1. 预处理:包括固液分离、发酵前处理等步骤,目的是去除杂质并调整水分含量至适宜范围(50%-60%)。
2. 发酵过程:采用好氧堆肥法,温度需达到55℃以上持续至少7天,期间定期翻堆以保证均匀发酵。发酵完成后,含水量应降至30%左右。
3. 后处理:通过筛分、造粒等工序制得颗粒状或粉状成品,同时进行必要的包装储存。
四、质量控制
1.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水分、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养分比例等多项指标。
2. 抽样规则:按照GB/T 8177的规定执行,每批产品随机抽取样品用于检测。
3. 判定规则:当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时,则判定该批次产品合格;若有一项不合格,则需加倍取样复检,直至全部达标为止。
五、环境保护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气、废水排放,防止二次污染。例如设置封闭式发酵车间,安装除尘设备;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将产生的废液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六、附录部分
附录A给出了常见问题解答,如如何判断发酵是否充分?当遇到异常情况时该如何处理?附录B则列出了相关参考文献,便于读者进一步查阅资料深入学习。
总之,《肉牛粪污有机肥料生产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出厂各个环节的技术细节,还特别关注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开展工作,共同推动我国有机肥料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