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基于沟壑长度与流域面积的土壤水蚀模数判定分级的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土壤水蚀模数的评估与分级,为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提供依据。
Title:Grading Criteria for Soil Water Erosion Modulus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Based on Gully Length and Watershed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469—2021《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基于沟壑长度与流域面积土壤水蚀模数判定分级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土壤水蚀模数的判定和分级方法。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明确了其适用范围。这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确保了标准的应用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这些文件为本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例如,《GB/T 19679-2005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这些引用文件的使用保证了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土壤水蚀模数”、“沟壑长度”、“流域面积”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土壤水蚀模数”被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每年因水力作用而流失的土壤量,以t/(hm²·a)表示。清晰的术语定义有助于避免在实际应用中的误解和混淆。
技术要求
在技术要求部分,标准详细规定了如何根据沟壑长度和流域面积来计算土壤水蚀模数,并据此进行分级。例如,当土壤水蚀模数小于等于1000 t/(hm²·a)时,判定为轻度侵蚀;大于1000且小于等于2500 t/(hm²·a)时,判定为中度侵蚀;大于2500且小于等于5000 t/(hm²·a)时,判定为强度侵蚀;大于5000 t/(hm²·a)时,判定为极强度侵蚀。这样的分级标准为土壤侵蚀的管理和防治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操作步骤
标准还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数据采集、计算公式选择、结果分析等环节。例如,在数据采集阶段,要求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获取沟壑长度和流域面积的数据;在计算阶段,则需按照规定的公式进行精确计算。这些详细的步骤确保了操作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15/T 2469—2021标准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还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指南,对于促进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