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兴安岭西麓地区保护性耕作小麦-油菜轮作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耕作方式、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大兴安岭西麓地区小麦与油菜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Cultivation of Wheat-Canola Rotation in the Western Slope of the Daxing'anling Mountai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467—2021《大兴安岭西麓保护性耕作小麦-油菜轮作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该地区小麦和油菜轮作的栽培技术。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土壤准备:标准中强调了在轮作前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准备。这包括清除地表残留物、深耕翻土以及施加有机肥料。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大麦和油菜品种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且高产的品种,以确保种植的成功率和产量。
3. 播种时间:合理的播种时间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最终产量。标准规定了不同作物的最佳播种时期,并提醒农民要根据具体年份的天气情况适当调整。
4. 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灌溉、合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标准指出应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并依据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施肥。同时,定期巡查田间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5. 收获与储存:当小麦和油菜达到成熟期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需妥善储存种子,避免潮湿环境导致发霉变质,影响下一季播种质量。
以上是DB15/T 2467—2021部分核心内容的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遵循此标准能够有效提升大兴安岭西麓区域小麦-油菜轮作模式下的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