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蚕生产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评价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桑蚕生产的气象服务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n Silkworm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372-2021桑蚕生产气象服务技术规范》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为桑蚕生产中的气象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桑蚕生产的气象服务工作。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广西地区的桑蚕养殖环境,考虑到广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服务规范。
气象监测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桑蚕生产过程中需要监测的主要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这些要素直接影响到桑树的生长状况以及桑叶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桑蚕的饲养效果。例如,高温高湿容易导致病害发生,而极端天气如暴雨则可能造成桑园积水,影响桑树根系呼吸。
气象预警与信息发布
标准强调了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当预测到可能影响桑蚕生产的不利天气情况时,应及时向养殖户发布预警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比如,在台风来临前,应提醒养殖户加固养蚕设施,做好防风准备;在持续干旱期间,则需指导农户采取灌溉等保水措施。
技术服务流程
标准还规定了气象服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制作及发布等多个环节。要求服务单位要建立健全的服务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所有服务活动都有据可查。此外,还鼓励通过多种渠道(如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向广大养殖户推送实用的信息,提高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特殊时期的特别指导
对于特殊时期如春季育苗期或秋季收茧期,标准给出了更为具体的指导意见。春季是桑树萌芽的关键时期,此时需要密切关注气温变化,避免低温冻害对幼苗造成损害;而在秋季收获阶段,则要注意防范连阴雨天气对蚕茧品质的影响,适时安排采收时间,保证产品质量。
总之,《DB45/T 2372-2021桑蚕生产气象服务技术规范》为广西地区开展高效优质的桑蚕生产气象服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技术支撑,有助于促进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