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的基本要求、总体设计原则、电气设计、土建设计、监控与通信系统设计以及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的设计。
Title:Code for Design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F15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365-2021 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针对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总体布置
在选址方面,第4.1.2条规定:光伏方阵的方位角偏差不应大于±5°,最佳倾角应根据当地太阳辐射量和全年发电量综合确定。这一规定确保了光伏组件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太阳辐射,提高发电效率。
关于总体布置,第4.2.1条规定:站址选择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以及生态敏感区等不利区域。这主要是为了保障光伏电站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避免因自然因素导致的损失。
电气部分
第5.1.3条规定:逆变器的选型应考虑其效率、可靠性及兼容性等因素,并且逆变器的额定容量应与光伏方阵的输出功率相匹配。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减少能量损耗。
第5.2.2条规定: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电压等级的选择应遵循分级配置原则,具体为:装机容量小于或等于6MW时宜采用10kV电压等级接入;装机容量大于6MW且小于或等于30MW时宜采用35kV电压等级接入;装机容量大于30MW时宜采用110kV电压等级接入。此规定有助于优化电网结构,提升供电质量。
建筑结构与基础工程
第6.1.1条规定:光伏支架的基础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合理选用,优先采用桩基础。这是因为不同地质条件下,基础形式对整个光伏电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
第6.2.1条规定:光伏支架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变形控制及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风荷载、雪荷载等外部作用的影响。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光伏支架在整个使用期间内都能安全可靠地工作。
以上是对《DB45/T 2365-2021 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中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