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乡村绿地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设计、植物配置、施工技术和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乡村绿地的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Code for Rural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5T 181—2021乡村绿地建设技术规程》是河南省针对乡村绿地建设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于2021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乡村绿地建设的技术要求、规划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为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绿地规划与布局
条文内容: 第4.1条明确规定,乡村绿地的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功能多样”的原则,结合村庄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绿地的功能分区和规模。
解读: 这一条明确了乡村绿地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首先强调了“因地制宜”,意味着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土壤条件等自然因素。其次,“经济适用”则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控制成本,避免浪费资源。最后,“功能多样”是指乡村绿地不仅要有休闲娱乐的功能,还应该兼顾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种作用。这一规定为后续的具体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二、植物选择与配置
条文内容: 第5.3条规定,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的选择应当优先选用乡土树种,且乔木覆盖率不得低于30%,同时需保证四季有景可观。
解读: 使用乡土树种是本规程的一大亮点。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态环境,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关于乔木覆盖率不低于30%的规定,确保了绿地具备足够的遮荫效果和生态效益。而四季有景可观的要求,则是为了提升乡村绿地的观赏价值,让村民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绿化的美好。
三、设施配套
条文内容: 第6.2条指出,乡村绿地内应配备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休息座椅、垃圾收集点、照明设备等,并且这些设施的设计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解读: 这一条突出了便民服务的理念。公共服务设施是衡量一个绿地是否实用的重要指标。设置合理的座椅可以让人们更舒适地享受户外活动;垃圾收集点有助于保持环境卫生;而适当的照明不仅能保障夜间安全,还能增加夜晚使用的可能性。此外,强调设施设计风格与环境协调一致,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思想,避免了因设施突兀而导致视觉污染的问题。
四、施工管理
条文内容: 第7.1条规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并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
解读: 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成果的好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防止因不规范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同时,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保护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通过以上对部分关键条文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DB4105T 181—2021乡村绿地建设技术规程》是一部全面细致的技术文件,它从宏观规划到微观细节都给出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对于促进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乡村绿地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