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点建设的基本要求、选址原则、建设规模、设施设备配置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农作物秸秆收储点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ed Crop Straw Collection and Storage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点建设技术导则》(DB34/T 4078-2021)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作物秸秆的收储点建设,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布局
标准要求收储点应选择在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的位置,确保环境安全和运输效率。具体来说,收储点距离居民区不得少于500米,距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不得少于1000米。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秸秆储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火灾隐患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设施配置
收储点需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秸秆堆放区、消防设施、排水系统等。其中,堆放区面积应根据预计年处理量确定,一般每吨秸秆需要约10平方米的空间。此外,每个收储点都必须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灭火器,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环境保护措施
为减少秸秆存储期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标准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收储点内不得有裸露地面,建议铺设防渗漏材料或种植草皮以保持土壤稳定。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确保任何可能产生的废水都能得到妥善处置后再排放。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整个收储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标准明确规定,所有进入收储点的人员必须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并掌握基本应急技能。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则需要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此外,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点建设技术导则》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运营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求,而且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等因素,为推动安徽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