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原则、功能要求、设备配置、信息化系统及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级医疗机构智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Smart Intravenous Medication Compounding Cen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071-2021智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指南》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智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确保静脉用药调配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效率。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智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概念,它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静脉用药调配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这一定义强调了技术在静脉用药调配中的核心地位,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选址与布局
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清洁,交通便利且便于物流配送。布局需合理规划工作区、洁净区等功能区域,确保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例如,洁净区应设置独立的新风系统,保证空气洁净度达到规定标准。
三、设备设施
要求配备先进的调配设备,如全自动配液机器人、智能存储柜等,并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对于关键设备如灭菌器,其性能参数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校验以确保正常使用。
四、信息化管理系统
构建覆盖从订单接收至成品发放全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药品信息管理、患者信息管理、调配记录查询等功能模块。系统需具备数据加密传输、权限分级控制等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五、人员培训与管理
对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所有从业人员均需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此外,还需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持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六、质量控制
制定详细的质控方案,涵盖原料验收、中间品检测直至最终产品的放行各个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进行质量抽检,并保留完整的原始记录以便追溯。
七、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电力中断等,事先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预案,并组织演练以提高实际应对能力。同时,要保持与外部医疗机构的良好沟通协作关系,在必要时能够迅速获得支援。
八、环境保护
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水、废气排放量,妥善处理医疗废物,确保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九、持续改进
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优化现有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开支。定期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完善。
以上内容仅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具体实施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希望上述分析能为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