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储粮仓CO2气调杀虫的操作要求、技术参数、检测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CO2气调技术进行储粮杀虫的各类储粮设施。
Title: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CO2 Fumigation Insect Control in Grain Storage Silo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064-2021《储粮仓CO2气调杀虫操作规程》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粮食仓储中利用二氧化碳(CO2)进行杀虫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确保粮食安全、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适用于采用高浓度二氧化碳进行熏蒸处理以防治储粮害虫的作业过程。其中明确指出,“储粮仓”指储存原粮或成品粮的仓库,“CO2气调杀虫”是指通过提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至一定水平来抑制或杀死储粮害虫的方法。这些基础概念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向。
环境条件要求
在实施CO2气调杀虫之前,必须满足特定的环境条件。例如,仓内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5%之间。这是因为温度过低会影响二氧化碳扩散速度及杀虫效果,而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害虫生理状态从而降低防治效率。此外,还强调了粮堆内部结构均匀性的重要性,确保气体能够有效渗透到各个角落。
操作步骤详解
# 1. 粮食准备阶段
首先需要对即将接受处理的粮食进行初步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杂质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同时要保证粮面平整,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以便于后续气体分布均匀。对于局部存在高风险区域(如虫源集中处),可以采取局部加压的方式加强处理效果。
# 2. 密闭处理
密闭是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根据标准要求,所有门窗缝隙都要用专用密封材料封堵严实,并定期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生。如果发现泄漏,则需立即修补直至完全封闭为止。此外,在正式开始充入CO2前,还需要进行一次试运行测试,确认系统正常工作后方可继续下一步骤。
# 3. CO2注入与监测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可以开始向仓内缓慢注入高纯度的食品级CO2气体了。注入速率应当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则,直到达到预定浓度为止。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持续监控仓内外的压力差以及氧气浓度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参数设置或者暂停操作并查找原因。
# 4. 维持时间确定
维持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害虫种类、粮食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所需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常见储粮害虫而言,维持时间为7天左右即可达到较好的杀灭效果。但如果是某些耐性强的特殊虫种,则可能需要延长至1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彻底清除干净。
# 5. 排气与恢复通风
当达到预定的维持时间之后,就可以开始逐步排出仓内的CO2气体了。排出时同样需要注意速度控制,不可过于急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在确保仓内空气质量恢复正常之后才可以重新启用该仓库进行正常的粮食存储活动。
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核心内容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也非常重要。例如,在整个操作期间,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防万一;另外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日期、天气状况、操作人员名单等等信息,便于日后查阅参考。同时,还特别提醒不要随意更改任何已批准的操作方案,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并且经过专业评估同意才行。
综上所述,《储粮仓CO2气调杀虫操作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储粮害虫问题。只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每一步骤,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就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粮食资源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