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中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程序和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及相关机构进行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检测的质量控制。
Title:Quality Control Specifications for Chromosome Aberration and Micronucleus Testing in Health Examinations of Radiation Work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930-202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检测质量控制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中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检测的质量控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5.1 样品采集
解读:样品采集是整个检测流程的基础环节。标准要求使用无菌、洁净的采血管,并且在采血后应立即置于4℃条件下保存,确保样本的新鲜度。这一规定旨在减少外界因素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从而保证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6.1 实验室环境条件
解读:实验室温度需维持在18℃~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这些参数的选择是为了创造一个稳定的实验环境,避免因温湿度变化导致实验误差或污染风险增加。
7.2 检测人员资质
解读:从事本项工作的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此外,他们还需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以更新知识体系。此条款强调了操作者技术水平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足够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正确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8.3 数据记录与管理
解读:所有原始数据及处理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都应当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妥善保存至少五年时间。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追溯历史数据,也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依据。另外,在信息共享时也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安全。
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只是整份文件中的冰山一角,但它们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最终报告输出全过程的关键点。通过严格遵守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高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