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肠道传染病疫源地消毒的基本原则、方法选择、操作流程、效果评价及个人防护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及相关单位在处理肠道传染病疫源地时的消毒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infection of Enteric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c 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929-2021《肠道传染病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肠道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工作提供了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5.1 消毒范围和对象
此部分明确了需要进行消毒的具体区域和物品。主要包括患者的居住环境、活动场所以及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例如,患者的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生活区域都应纳入消毒范围。此外,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衣物、床上用品等个人物品也需要彻底消毒。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所有潜在的污染源都被覆盖,防止病原体扩散。
6.2 消毒方法选择
标准指出,在选择消毒方法时需综合考虑现场情况、消毒效果及安全性等因素。对于不同类型的表面和材质,应采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例如,对于硬质表面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而对于织物则建议使用浸泡法。这种方法强调了灵活性和针对性,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7.3 消毒剂配制与使用
本条文详细描述了消毒剂的配制过程及其使用注意事项。要求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配制消毒液,并在使用前确认其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应注意避免消毒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影响消毒效果或产生有害物质。这一步骤直接关系到消毒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8.1 消毒效果评价
为了验证消毒措施是否成功,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观察消毒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客观地判断消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及时调整后续的操作方案。
以上内容只是对DB11/T 1929-2021部分核心条款的简要分析。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且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以提高操作水平。希望上述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