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中的能力建设要求,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素质、装备配置、培训演练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及相关单位。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Professional Emergency Rescue Teams - Hazardous Chemic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908-2021《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 危险化学品》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的能力建设。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原则
- 标准指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注重事故后的快速响应能力,更要加强事前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强调了队伍的专业性和多样性,要求队伍成员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能够处理复杂的化学品泄漏或爆炸等紧急情况。
2. 人员培训与技能要求
- 根据标准,所有队员都必须接受全面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反应原理、防护装备使用方法、现场急救技术等内容。
- 对于特种岗位如指挥官和技术专家,则需额外完成更高级别的专项训练,并定期参加复训以保持其专业知识水平。
3. 设备配备标准
- 明确规定了各类基本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的具体配置要求。例如,每个小组至少配备一台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若干套正压空气呼吸器以及足够的灭火器材。
- 同时还特别提到对于特殊环境下的作业需求,比如低温条件下使用的保暖型服装及耐寒手套等附加装备。
4.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 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初期处置流程、人员疏散方案、物资调配计划等方面内容。
- 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活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优化。
5. 信息共享机制
- 提倡构建跨部门的信息沟通平台,确保相关部门之间可以迅速传递相关信息。
- 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信息收集分析效率,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只是对DB11/T 1908-2021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度剖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准则,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