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估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及成果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地质评估工作。
Title:Geological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895-2021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估标准》是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于2021年正式实施。该标准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地质评估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依据,对于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选取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本条文强调了在进行地质评估之前,必须对城市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调查。这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内容。调查应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全面了解地下空间所在区域的基本地质情况,为后续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4.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此部分规定了在开发地下空间时,需要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专门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的变化预测、水质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引发的地面沉降等问题。要求评估单位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并定期提交监测报告。目的是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避免因不当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风险评估方法。要求评估人员结合历史资料与现场勘查结果,建立风险模型,量化各类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其潜在危害程度。此外还特别指出,在高风险区段内不得安排重大工程项目,以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隐患。
6.1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除了技术层面的要求外,标准还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要评估地下空间开发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比如土地增值、商业价值提升等;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其间接贡献,例如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人口密集区域的压力等。通过综合考量这些因素,能够更客观地判断某一项目的可行性。
以上是对《DB11/T 1895-2021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估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该标准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重要环节,而且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向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