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应急管理及风险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
Title: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535-2021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于2021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旨在提升社会福利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总则部分,标准明确指出社会福利机构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这要求机构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将安全理念贯穿于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关于消防安全,标准规定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标准建设,并设置符合要求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每个房间都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且疏散指示标志要保持清晰可见。对于消防设施,标准要求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必须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处于良好状态。特别强调的是,机构内禁止使用明火烹饪或取暖,电气线路敷设需符合国家标准。
在食品安全方面,标准提出社会福利机构食堂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需持健康证明上岗。食材采购要从正规渠道进货并索证索票,加工过程要做到生熟分开。留样冰箱保存时间不少于48小时,以便发生问题时可追溯原因。此外,还应对供餐环境进行每日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针对护理安全,标准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要求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床位之间要有足够活动空间,避免因拥挤导致意外伤害。地面材料应防滑耐磨,卫生间安装扶手等辅助设施。定期对轮椅、拐杖等助行器具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安全性。
另外,标准还对机构的应急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暴恐袭击等多种情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同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响应。与当地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形成联动机制。
总之,《DB11/T 535-2021》为社会福利机构提供了全面细致的安全管理指引。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降低各类风险隐患,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