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木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种子处理、播种技术、扦插育苗、嫁接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林木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ee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476-2021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林木育苗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标准指出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对于土壤质地,要求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pH值在6.0-7.5之间。同时强调苗圃地要远离污染源,避免重茬连作。具体操作上,要求对苗圃地进行深耕细作,耕深不低于30厘米,并施足基肥,有机肥用量不少于3000公斤/公顷。
二、种子处理
关于种子处理,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精选,剔除杂质和破损种子。对于需要催芽的树种,推荐采用温水浸种或沙藏处理。例如,温水浸种要求将种子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每天换水两次;而沙藏处理则是在湿润的河沙中埋藏种子,保持温度在0-5℃,持续时间为40-60天。
三、播种方法
标准对播种方法进行了规范,提倡采用条播或点播的方式。条播时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播种深度依据种子大小调整,一般为种子直径的2-3倍。点播适用于大粒种子,每穴播2-3粒种子,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后要及时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四、苗木抚育管理
在苗木抚育管理方面,标准特别强调了水分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幼苗期,要防止积水导致烂根现象的发生。此外,还规定了追肥次数和施肥量,建议每年追肥2-3次,氮磷钾比例为2:1:1,每次施肥量为尿素30-50公斤/公顷。
五、病虫害防治
标准明确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化学药剂使用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定期巡查苗圃,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控。
六、苗木出圃
关于苗木出圃,标准规定了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一级苗要求根系完整、无病虫害、顶芽饱满、高度达到规定标准。出圃前要对苗木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苗木不得出圃。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木根系,避免损伤,确保苗木成活率。
以上内容涵盖了《DB11/T 476-2021林木育苗技术规程》的部分关键条文,旨在为从事林木育苗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实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