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遗文化主题民宿的划分条件、评定要求及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非遗文化主题民宿的评定与管理工作。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med Homestays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2/T 78—2022《非遗文化主题民宿的划分与评定》是一项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促进非遗文化主题民宿的发展。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内容出发,对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首先,标准明确了“非遗文化主题民宿”的概念。它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元素,通过特定的文化体验、展示和服务形式,为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宿服务场所。这一定义强调了非遗文化的中心地位以及其在民宿运营中的应用方式。
分级条件
根据标准,非遗文化主题民宿被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评定条件:
- 一级:要求民宿能够全面体现当地非遗文化的精髓,拥有完整的非遗项目展示区域,并且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活动。
- 二级:需要具备基本的非遗文化展示功能,并能开展一定的文化体验项目。
- 三级:仅需满足基础条件即可,即有一定的非遗文化背景介绍或简单的体验活动。
评定指标
评定指标主要包括硬件设施、服务质量、文化特色三个方面。其中:
- 硬件设施方面,一级民宿要求配备专业的非遗展示厅或者体验区;二级则至少要有简易的展示墙;三级仅需有基本的信息牌。
- 服务质量上,一级民宿需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二级提供标准化服务;三级达到基础服务标准即可。
- 文化特色方面,一级民宿要深度挖掘并展示本地非遗文化;二级突出部分代表性项目;三级只需包含非遗相关内容。
特别注意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定过程中特别强调了真实性原则,即所有涉及非遗文化的展示和体验活动都必须真实可信,不得虚构或过度商业化。此外,对于涉及到的非遗传承人合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他们参与到民宿的实际运营当中,从而保证文化的原汁原味。
结语
该标准不仅为非遗文化主题民宿设定了清晰的分级体系,还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通过对这些重要条文的理解与执行,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