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欧杂种榛低产园嫁接改造的技术要求,包括园地选择、接穗采集与保存、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平欧杂种榛低产园的嫁接改造。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Renovation of Low-Yielding Gardens of European-Asian Hybrid Hazel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550-2021平欧杂种榛低产园嫁接改造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平欧杂种榛低产园嫁接改造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低产园的改造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平欧杂种榛低产园的嫁接改造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即辽宁省内的平欧杂种榛低产园。这有助于确保技术措施与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适应,提高改造效果。
二、术语和定义
1. 平欧杂种榛:以欧洲榛为母本,中国野生榛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的杂交品种。
2. 低产园: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当地同龄平欧杂种榛平均产量60%的园地。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使技术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并执行相关要求。
三、改造前准备
1. 调查评估:在改造前应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树体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及土壤肥力等,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改造方案。
2. 苗木选择: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嫁接苗,苗高不低于80厘米,地径不小于0.8厘米。
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良好的前期准备是成功改造的关键。
四、嫁接方法
1. 切接法:适用于春季芽萌动期,砧木直径应在4-10厘米之间。操作时先削平砧木截面,在一侧斜切一刀,深度约为砧木直径的三分之一;然后将接穗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切口,确保形成层对齐后绑扎固定。
2. 腹接法:适合于夏季高温季节,砧木直径应在3-8厘米范围内。方法是在砧木上部斜切一刀,深度达到木质部,再从切口下方垂直切开形成“T”字形,将接穗削成长约3厘米的单面楔形插入,同样保证形成层对齐并绑扎牢固。
以上两种嫁接方法各有特点,切接法更适合春季低温环境下的操作,而腹接法则适应性强,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使用。
五、嫁接后管理
1. 检查成活率:嫁接后7-10天需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未成活的应及时补接。
2. 解除绑缚物:当新梢长至20厘米左右时,可适当松解绑缚物,但不宜过早完全拆除,以免影响愈合效果。
3. 施肥灌溉:根据苗木生长需求适时适量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康发育。
这些管理措施旨在保障嫁接苗顺利成活并快速恢复生长,为后期丰产奠定基础。
六、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园区,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这一条文突出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强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安全。
七、验收标准
改造完成后应对改造效果进行验收,主要指标包括成活率、生长势、产量等。具体要求如下:
1. 成活率不低于90%;
2. 新梢生长量达到30厘米以上;
3. 第三年开始进入盛果期,亩产量达到当地平均水平。
这些量化指标便于实际操作中判断改造是否成功,也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之,《DB21/T 3550-2021平欧杂种榛低产园嫁接改造技术规程》是一部科学严谨的技术文件,它不仅涵盖了从改造前准备到后期管理的全过程,还特别关注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提升辽宁省平欧杂种榛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