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测定方法及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的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the Residue of Plastic Mulch in Farmland So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535-2021《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项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的监测工作,减少地膜残留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地膜残留”的概念,即在农田土壤中未被完全回收的地膜碎片。这一定义为后续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确保了所有参与者对监测对象有一致的理解。
监测点布设
标准要求根据农田面积、地形地貌以及耕作方式等因素合理布设监测点。例如,对于面积较大的平原地区,建议每100亩设置一个监测点;而对于坡耕地,则需要更密集的布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种布点原则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的特点,有助于提高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样品采集环节,规定了使用专用工具(如环刀或取样铲)从表层至一定深度范围内分层采样,并且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三个重复样本。样品采集后需立即密封并标注信息,包括采样日期、地点等。样品处理过程中强调了避免污染的重要性,比如操作时应穿戴手套,使用清洁的器具等。
分析方法
关于地膜残留量的测定,标准推荐采用称重法或者显微镜计数法。称重法适用于较大尺寸的地膜碎片,而显微镜计数法则更适合检测细小颗粒状残留物。此外,还提到了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快速筛查的方法,这可以作为初步筛选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记录与报告
最后,在数据记录方面,要求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的所有相关信息,并将最终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监测目的、时间、地点、使用的仪器设备型号、获得的数据及其解释等。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监测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数据分析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而且特别注重细节管理,力求做到科学严谨。这对于有效控制农田土壤中的地膜残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