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赤眼蜂投放以防治玉米螟的农业害虫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Use of Plant Protection Drones to Release Trichogramma Against Corn Bor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525-2021《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规程》是一项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使用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流程。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准备工作部分,标准明确要求在投放前要选择适合的赤眼蜂种群,并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具体来说,蜂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玉米螟发生情况来决定,同时需要保证蜂种的寄生率和存活率符合相关指标。此外,还强调了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无人机并了解整个防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其次,在无人机的操作环节,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例如,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般控制在3米左右,速度不超过4米/秒,这样可以保证赤眼蜂的有效投放。另外,对于作业时间也有明确规定,通常是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开强烈的阳光直射时段,以减少环境因素对赤眼蜂的影响。
再者,关于赤眼蜂的投放密度,标准指出每公顷的投放量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需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同时,还提到要均匀分布投放点,避免出现局部过密或稀疏的情况,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最后,在后续管理方面,标准建议定期检查防治区域内的玉米螟虫害变化情况,评估防治措施的实际成效。如果发现仍有较高比例的虫害存在,则可能需要采取补充投放或其他辅助手段来进行进一步处理。
总之,《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规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为有效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玉米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