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孜水淘糌粑加工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范围、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甘孜水淘糌粑的加工过程。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anzi Water-polished Zanb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甘孜水淘糌粑加工技术规程》(DB5133/T 48-2021)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甘孜水淘糌粑的加工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料选择方面,标准明确指出青稞应选用无霉变、无虫蛀且颗粒饱满的优质品种。这一步骤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至关重要。青稞作为糌粑的主要原料,其质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
其次,在清洗与浸泡环节,要求将挑选好的青稞放入清水中浸泡6至8小时,直至青稞充分吸水膨胀。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去除杂质,还能使青稞在后续蒸煮时更容易熟透,从而影响糌粑的质地和口感。
接着,在蒸煮阶段,规定需使用蒸锅或蒸汽设备对浸泡后的青稞进行蒸煮,时间控制在30到40分钟之间。蒸煮过程中要保持火力均匀,确保青稞受热均匀,达到最佳的软化效果。此步骤直接影响糌粑的黏性和成型性。
然后,在干燥处理上,蒸煮完成后的青稞需要摊开晾晒或者采用低温烘干的方式进行初步干燥,以减少水分含量至适宜水平。这样做可以防止青稞在后续加工中发霉变质,同时也有利于延长储存期限。
最后,在成品制作环节,强调了传统石磨研磨工艺的重要性。通过人工操作石磨将干燥后的青稞逐步研磨成细腻粉末状,这是形成甘孜水淘糌粑独特风味的关键工序之一。此外,还应注意包装密封保存,避免接触空气导致氧化变质。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甘孜水淘糌粑加工技术规程》从原料选取到成品包装等多个环节都做出了具体细致的规定,为生产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正宗美味的甘孜水淘糌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