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冷杉梢斑螟的技术要求,包括释放技术、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使用松毛虫赤眼蜂对冷杉梢斑螟进行生物防治的林业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Spruce Shoot Moth Using Pine Caterpillar Trichogramm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冷杉梢斑螟技术规程》(DB23/T 3062-2021)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利用松毛虫赤眼蜂来防控冷杉梢斑螟的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松毛虫赤眼蜂为生物天敌,对冷杉梢斑螟进行综合防治的活动。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对象。
2. 术语和定义:
- 松毛虫赤眼蜂:一种寄生性昆虫,主要寄生于鳞翅目害虫的卵中。
- 冷杉梢斑螟:危害冷杉树冠顶部嫩梢及针叶的害虫。
3. 技术要求:
- 放蜂时间:应在冷杉梢斑螟产卵初期至盛期之间释放赤眼蜂。这一阶段是确保赤眼蜂有效寄生的关键时期。
- 放蜂数量:每公顷推荐放蜂数量为5万头以上,具体数量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
- 放蜂方法:采用悬挂或放置寄生蜂卡的方式释放赤眼蜂,确保蜂卡均匀分布于林间。
4. 监测与评估:
- 在放蜂后定期检查冷杉梢斑螟卵块的寄生率,寄生率达到70%以上视为防治效果良好。
- 长期跟踪记录冷杉梢斑螟种群密度变化情况,评估生物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5. 注意事项:
- 放蜂前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免影响赤眼蜂的存活率。
- 注意天气条件,选择晴朗无风的日子进行放蜂作业,以提高蜂卡附着率。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可以有效利用松毛虫赤眼蜂控制冷杉梢斑螟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